查看原文
其他

仪式感满满!宋朝泸州人的生活有多精致?这部石头上的《梦华录》里有答案

川江都市报 泸州发布 2023-09-07



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梦华录》中,“半遮面”茶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,刘亦菲饰演的老板娘赵盼儿迎来事业、爱情双丰收。与此同时,观众的目光也被两位天天逛茶馆的老人吸引——一个是有些附庸风雅的浊石先生,一个是相传一尺扇面可卖高价的袁屯田。有网友感叹:这两位老人得多有钱啊,才能天天享受这样的雅致生活。


研究宋元明考古的四川大学考古学博士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博副研究员赵兰介绍,宋人的生活的确是相当精致的,比如《梦华录》中的茶坊里,就展现出宋人引以为傲的“四般闲事”——焚香、点茶、挂画、插花。而泸州的宋代石刻中,也展现出不少这方面的内容。由此可见,宋时的泸州人是享受过这等闲适生活的。




    插花:从宋朝流行到现在  

《梦华录》第一集,女主角出场便是划船采花归来的情景,这些鲜花主要用于茶坊的插瓶与清供。茶桌、供台、门前……茶坊从里到外的布景,都少不了各色鲜花。


据史料记载,宋代之前,虽然也有插花艺术,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,或表现为佛堂供花。到了宋代,插花成为整个社会的时尚,深入到寻常百姓家,鲜花同时也作为商品进行买卖。


也有学者认为,宋朝插花艺术发展得如此迅速,还离不开“花朝节”的盛行。那时,每年春天,都会举办盛大的“花朝节”,男少老少都会参加。据说女子如果在“花朝节”插花比赛中名列前茅,既可为自己添彩,又能为家族增光。


南宋·高浮雕插花、焚香男侍石刻


据南宋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中记载,临安城“四时有扑戴朵花。春扑戴桃花、四香、瑞香、木香等花。夏扑金灯花、茉莉、葵花、榴花、栀子花。秋则扑茉莉、兰花、木樨、秋茶花。冬则扑木春花、梅花、瑞香、水仙花、腊梅花”。


花的品种之多,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人是多么喜欢插花。而彼时的泸州虽不及临安、东京,但这般雅事同样随处可见。


2010年10月,合江县明家坝村附近发现一处宋墓石刻,其正面就刻着一束牡丹插在花瓶中。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副馆长宋燕介绍,宋代插花的花瓶,就材质而言,就有玉瓶、瓷瓶、铜瓶等好几种。


南宋·高浮雕持花女侍石刻


萧易的《寻蜀记》中也提到,在泸州出土的宋墓中,花卉图几乎在每座墓中都有发现,分瓶插花卉、折枝花卉与缠枝花卉三种形式,分布于墓室横梁、过梁等处,又以侧龛门扉的格眼最为常见。由此看来,宋代的泸州人,应该也是不可一日无花,花要四季常鲜。


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副馆长徐朝纲介绍,泸县宋代石刻花卉中最常见的是牡丹、荷花、菊花、芙蓉、月季等。2002年在泸县牛滩镇滩上村出土的荷花石刻,雕刻在高浮雕仿木门上,荷花并非生长在池塘中的自然形态,而是采摘以后用丝带系扎,呈现出一种人为修饰的美感。


由此可见,插花艺术已渗透进宋人的生活。无论宫廷还是民间,插花在宋代是不分阶层的喜好。


南宋·剔地浅浮雕花卉石刻(荷花、牡丹、茶花、菊花)


眼下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,不少爱花的市民都会买上几束,可谓价廉物美的插花。宋人喜欢的栀子花、月季、芙蓉、梅花、茉莉、兰花、水仙花等,也依旧深受现代人喜爱,只是牡丹、荷花、葵花、榴花等,如今在市场上已难以购买到。


插花这门艺术,如今也依然深受不少女士喜爱。泸州不少培训机构都开设有插花班,既可装点生活,又可提高自身修养。


南宋·高浮雕仙禽花卉石刻



    熏香:古为雅事,今可祛病  

追《梦华录》的观众,必然记得“半遮面”茶坊开张时,门一开,烟雾萦绕,三个美女团扇半遮面,恍若仙境的一幕。其实,这些烟雾,是赵盼儿提前布置好的熏香。


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,其中一个发展高峰就出现在宋代,最显著的标志便是熏香在民间普及。如果放大看《清明上河图》,可以发现市井生活中香无处不在,比如“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”售卖上等的沉香、檀香、乳香,还有可治疗被酒所伤肠胃的香丸等。


那时,熏炉添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。不仅写诗填词要焚香,抚琴赏花要点香,起居出行也少不了香的陪伴,不少人还要吟诗作词来咏香。


南宋·高浮雕添香女侍石刻


据史料记载,宋代不少诗人就是熏香爱好者。《陈氏香谱》一书就记载了黄庭坚的一则趣事:一次,黄庭坚收到两幅梅花图,邀好友惠洪共赏。黄庭坚叹息说,画面生动,却少了一抹梅花的香气。惠洪便拿出随身带着的“梅花香丸”投入香炉,于是满屋暗香浮动。然而,在得知香丸是苏轼所赠时,黄庭坚又抱怨苏轼不分享给自己,不够朋友。


在泸州市博物馆的馆藏石刻中,就有一件展现的是侍者正把香料投入香炉的场景——一席方桌,瓶中插着莲花;右侧侍者左手拿着香盒,右手正向香炉中投入香料;左侧侍者笑意盈盈,正行叉手礼。


南宋·添香侍者石刻


泸州市博物馆的另一件石刻中,居中的香炉为“狮子出香”,非常精妙。莲台为护身,莲蓬为炉盖,焚香时,香气从狮子口中吐出。旁边两个侍女,一人捧花瓶,一人拿香盒,整个画面一看,就有烟雾缭绕、香气氤氲之感。


2004年在江阳区蓝田重湾出土,如今保存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的一组《女侍石刻》,也展现出类似的场景:正面雕刻一桌、一侍女、一仙鹤。侍女头绾双髻,表情端庄,身体向桌面略倾。左臂肘部向右自然弯曲捋衣,右手伸出,正往香炉中添香。


在泸州市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晏满玲看来,香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,一是礼制中祭祀之用,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中“取萧祭脂”“其香始升,上帝居歆”,即言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,可使气味上达于天,祖先神灵于是安而飨之。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,即焚于室内,以祛秽气;熏衣与被,以取芳馨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之种种,也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,而非创立新制。“宋朝香事兴盛发达,后世人觉得这样做很风雅,其时当时的人焚香,不过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。”晏满玲说。


即便是千年后,熏香的习惯在人们的生活中依旧存在。彭贵英是泸州五味本草药香传统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,她常选用泸州道地中药材、市花桂花、市树桂圆、泸州特早茶、本地小高粱酒等制出传统熏香。运用香药药性相互生发的原理,严格按照传统古法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的熏香,不仅芳香扑鼻,还能起到外防未病、内调五脏的保健作用。


南宋·浅浮雕折枝花卉石刻



 专家解读

宋朝泸州人口众多经济发达

风雅精致生活不输东京临安


焚香、点茶、挂画、插花,是不是宋朝时只有在东京、临安这样的大都市,人们才能享受这样的“闲事”?泸州宋代石刻里展现出的风雅生活,是否只是古人求而不得的期许?


宋·奉茶托侍者石刻


对此,四川大学考古学博士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博副研究员赵兰表示:“据《文献通考》记载,北宋熙宁十年(公元1077年)之前,全国26个每年商税在10万贯以上的城市中便有泸州,可见宋代泸州商贸发达、经济繁荣,这也为宋代泸州人的风雅精致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。”


赵兰介绍,宋朝时期,泸粮、泸盐、泸茶、泸酒,为泸州创造了大量的财富:泸州盛产稻谷,南宋时岁输两万石供军粮;盛产井盐,梓州路的南井监、淯井监,都在当时泸州管辖范围内,供给给政府大量的盐利;茶业发达,梓州路最主要的三处产茶地就包括泸州(其他两处为长宁、合州),这三处的茶税收入高达7270贯。此外,泸州的“草市”(定期集市)极为兴旺,在四川仅次于成都,而且还是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通商互市的要地。


南宋·浅浮雕花好月圆石刻


南宋·褐秞瓷茶盏


赵永康主编的《宋元之际的泸州》一书中也提到,熙宁十年,朝廷批准泸州“兴置草市”。贸易上,泸州作为长沱两江交汇处的交通枢纽城市,连接成渝和川滇黔地区,自古就具有区域中心的地位。


南宋时期,战乱影响频繁,泸州军民也在神臂城谱下“五易五守”的壮歌。


不过,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副馆长徐朝纲表示,1141年之后,宋金战争处于停滞,给四川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。直至端平三年(1236年)蒙古人攻陷成都,这近100年时间里,泸州总体仍处于政治稳定、经济增长的安定局面。《太平寰宇记》里也有记载,宋朝初年泸州登记的人口只有4462户,到徽宗崇宁年间(公元1102年-1106年)已增至44611户,短短10年时间暴涨了近10倍。而同处蜀地的益州、遂州、昌州、资州却仅仅增长1倍多,这与泸州日益重要的军事地位不无关联。


大批家族迁徒而来,汇成宋朝时泸州人口的洪流。加上发达的经济,自然为泸州人带来不输东京、临安的风雅精致生活。


- END -


消息回顾:

重要提醒:6月25日关闭!泸州专属“泸惠保”千万不要错过

泸州启动建设“中国西部工匠城”!加快建成全国第一个新时代工匠城

时间定了!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7月15日在泸州开幕


来源丨川江都市报

记者:彭方均

图片由泸州市博物馆、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提供

编辑丨王梅 责编丨谢蕤 樊鸣霄 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